⒈ 指只讲形式并无内容的照例敷衍的虚文。
例这种官样文章,一点内容都没有,叫人看了就头疼。
英sth. done superficially as a mere formality; gobbledygook; officialese talk; high-sounding verbiage; red tape;
⒈ 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。
引明 沉鲸 《双珠记·风鉴通神》:“官样文章大手笔,衙官 屈 宋 谁能匹。冀得鸿臚第一传,平地雷轰声霹靂。”
⒉ 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。
引清 郝懿行 《晋宋书故·宋书本纪》:“本纪中云策封 宋公 加九锡,今按其文全袭 潘元茂 册 魏公 文,官样文章,古来皆有本头,不独 王莽 学《大誥》矣。”
⒊ 泛指徒具形式,内容空虚,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或言论措施。
引毛泽东 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:“‘训政’多年,毫无结果。物极必反,宪政为先。然而言论不自由,党禁未开放,一切犹是反宪政之行为。以此制宪,何殊官样文章。”
谢觉哉 《提高政府工作效能》:“计划常常停在纸上,搞久了,成为官样文章,谁也不注意。”
⒈ 原指进呈皇帝的文章,文字堂皇典雅。后比喻徒具形式的例行公事,或空洞不求实际的文章、空话。
引《官场现形记·第五回》:「这日因为就要上任,前来禀辞,乃是官样文章,不必细述。」
近例行公事
1.他充满活力,喜欢与士兵接触,但性情急躁,有时甚至暴跳如雷;他反对拖拉作风,更不喜欢四平八稳的官样文章。
2.小男生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,让林昊冰和赵芷晗感叹不已,时代不同了,尊师重教很多时候不过是官样文章。
3.第七,官僚们喜欢装腔作势,摆架子,做官样文章,一句话,“像煞有介事”。
4., 既要使用殖民者强迫使用的语言作为表现的媒介,又要坚持存在骨血之中的民族的立场,作家们除了不得不虚与委蛇,写些官样文章,一个重要的文学策略就是将叙述的焦点转移到民间的民族的生活。
5.可某些大人们却还在掩耳盗铃,只是一味的抛出那一套早已用烂了的官样文章。
载请注明:转载自品味词典网 [https://www.cidianbk.com/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