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uán zhū
ㄏㄨㄢˊ ㄓㄨ
還珠
⒈ 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孟尝》:“先时宰守并多贪秽,诡人采求,不知纪极,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。于是行旅不至,人物无资,贫者饿死于道。尝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岁,去珠复还,百姓皆反其业,商货流通,称为神明。”后以“还珠”形容为官清廉,政绩卓著。
⒈ 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孟尝》:“先时宰守并多贪秽,诡人採求,不知纪极,珠遂渐徙於 交阯郡 界。於是行旅不至,人物无资,贫者饿死於道。
引尝 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踰岁,去珠復还,百姓皆反其业,商货流通,称为神明。”
后以“还珠”形容为官清廉,政绩卓著。 《魏书·良吏传序》:“其於移风革俗之美,浮虎还珠之政,九州百郡,无所闻焉。”
唐 钱起 《送李四擢第归觐省》诗:“子孝觉亲荣,独揽还珠美。”
宋 王十朋 《会稽风俗赋》:“循吏则有还珠 孟尝,致雁 虞国。”
清 姚祖同 《过岭》诗之三:“佩犊思醲化,还珠有治源。”
1.你就是买椟还珠的那个白痴,我就是那个肯卖给你椟的傻子。
2.以小致大,谓之抛砖引玉;不知所贵,谓之买椟还珠。
3.如果我知道我所要错的,那么我将会爱护我领有的所有,人生不外是得到后失去,而后合浦还珠的进程。有一些失去了,好像秋天枯败的花瓣总会有新开放的机遇,而有一些错过了一时,就错过了毕生。
4.中国古代寓言“买椟还珠”,嘲笑不识珠宝的人,说有个人非常欣赏盛珍珠的盒子,交钱之后不要珍珠,只把盒子拿走了。其实还珠的人是个至情至性的鉴赏家。
5.买椟还珠包含有深刻的广告意义。
6.你就是买椟还珠的那个白痴,我就是那个肯卖给你椟的傻子。
7.特别是金庸灵活运用还珠小说中的奇妙素材,含英咀华,所过皆化;再采取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,乃使武侠小说脱胎换骨,焕发新姿,普遍获得世人肯定与重视。
8.读经如果不探究其中的义理,只留心章句训诂,那就像买椟还珠一样,读再多也没用。
9.近日,来自广东的两个小吴就因为仰慕“还珠格格”专程从广东来到济南,只是他们美丽的目的后面隐藏着卑劣的“任务”——来济南的小区实施盗窃。
10.这种包装用品儿子收集得更多,真正的“买椟还珠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