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í shí wù
ㄕˊ ㄕˊ ㄨˋ
識時務
⒈ 谓能认清形势,了解时代潮流。后或用作通权达变之意。
⒈ 谓能认清形势,了解时代潮流。后或用作通权达变之意。 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诸葛孔明 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《襄阳记》:“刘备 访世事於 司马德操。
引德操 曰:‘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?’”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我且把个体面见见他,説话之间或者识时务不提起也不见得。”
沙汀 《淘金记》四:“她并不是一个顽固分子,倒是相当识时务的。”
亦省作“识时”。 唐 韩愈 《与袁相公书》:“又习於吏职,识时知变,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,退勇守专,未为宰物者所识。”
清 黄遵宪 《感怀》诗:“识时贵知今,通情贵閲世。”
况周颐 《蕙风词话》卷二:“自来识时达节之士,功名而外无容心。”
⒈ 了解当世的事务、局势。
引《红楼梦·第九九回》:「胡说。我就不识时务吗!若是上和下睦,叫我与他们猫鼠同眠吗!」
1.不是我不识时务,我是实在没办法才来求你办事的。
2.人世间总有一些不管时节、不识时务的人,正是他们对时间的漠视,留下了时间的一份尊严。
3.这种不识时务的念头不能要,它会阻碍你的前途发展。
4.然而,不识时务的威廉以为只要对现实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,就可以把自己的正式身份抛开。
5.没看到他已光火了,你还前去答腔,真是不识时务。
6.马寅初不识时务,主张控制人口,结果被贬回家。
7.风这么大,力量这么强,你偏要和他作对,你也太不识时务,真是个十足的傻帽。
8.当被问及他对俄罗斯民主的看法时,布什不识时务地顾左右而言他,表扬了目前伊拉克民主的发展。
9.这两天的报纸上、电视里开始有对清欠单位的表扬声了,我看这样的做“秀”是不识时务,是在学肯尼金吹高音萨克司风,功力也太差劲了吧。
10.如果在个别的地块,稗草比稻子多,那稻子就反而难以生长了,人们对于稗草也不以为奇了,还会惊奇于少数稻子怎么不识时务,还厕身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