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,大家都知道是《国语》。这部著作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、宴飨、讽谏、辩说、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...[详细]
《尚书》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,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,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。...[详细]
孔子弟子三千,贤者七十二人,其中孔门十贤指的是:子渊、字骞、伯牛、仲弓、子有、子贡、子路、子我、子游、子夏这十位孔子的优秀学生。他...[详细]
公元前651年,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,参加会盟的有齐、鲁、宋、卫、郑、许、曹等国的国君,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,对齐桓公极力表彰。这是齐桓...[详细]
战国时期,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,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——楚辞。屈原的抒情长诗《离骚》,具有浪漫主义风格,是楚辞...[详细]
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,最早见于《春秋公羊传》,本意为“尊勤君王,攘斥外夷”,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,在中国、日本、朝鲜半...[详细]
李悝《法经》 东周中后期,各国变法进一步使法律系统化。魏国李悝所编《法经》,包括盗法、贼法、囚法、捕法、杂法和具法。盗法治偷窃,贼...[详细]
齐国稷下学宫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学校,春秋战国时期对于教育业的兴起源于孔子,孔子创建了私学,齐国就办起了官学,看了春秋战国时期对于...[详细]
楚王族出自华夏,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“夏君夷民”的做法。商朝末年,楚人首领鬻熊协助周文王姬昌起兵灭商,成为功臣。前1042年,周...[详细]
过去许多学者解释“侠”往往受到战国末年《韩非子·五蠹》篇中的“侠以武犯禁”、“废敬上畏法之民,养游侠私剑之属”等话头的局限。实...[详细]
春秋战国,群雄并起,其中战国有七雄,而这七雄的评定标准就是能否“合诸侯”。齐桓公在位曾九合诸侯,所以称之为一代霸主,七雄之一。那么,九合...[详细]
历史上,最有名的刺客莫过于荆轲,虽然他未能成功完成使命,但一点不妨碍他名扬古今。春秋战国的刺客中,除了荆轲,你还知道哪些呢?他们又有着怎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