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年经历
太宁三年(325年),司马岳的父亲晋明帝司马绍去世,司马岳的同母兄晋成帝司马衍继位。咸和元年(326年)十月十三日,晋成帝封司马岳为吴王。咸和二年(327年)十二月十六日,晋成帝改封叔父琅琊王司马昱为会稽王,将司马岳改封为琅邪王。咸和九年(334年)十二月二十八日,晋成帝任命司马岳为散骑常侍,加任骠骑将军。咸康五年(339年)十二月十六日,司马岳升任侍中、司徒。登基为帝
咸康八年(342年)五月,晋成帝身体不适。六月初五日,晋成帝病情加重。当时,晋成帝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和司马奕年幼,尚在襁褓之中。晋成帝的舅舅庾冰因为自己兄弟执掌朝政已久,怕皇帝换代之后,自己与皇帝亲属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,因而受到他人的离间,常常劝说晋成帝国家外有强敌,应当册立年长的储君,并请求让晋成帝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,晋成帝同意,于是下诏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。六月初七日,晋成帝命武陵王司马晞、会稽王司马昱、中书监庾冰、中书令何充、尚书令诸葛恢一并接受遗诏辅佐司马岳。六月初八日,晋成帝去世。六月初九日,司马岳即皇帝位,是为晋康帝,大赦天下。命在各地屯兵驻守的文武将领和地方郡守官长,不可擅离职守前来奔丧。六月十四日,晋康帝封晋成帝二子,司马丕为琅邪王、司马奕为东海王。当时晋康帝正处居丧期间不能多言,委托庾冰、何充处理政务。英年早逝
建元二年(344年)九月二十四日,晋康帝立皇子司马聃为皇太子。九月二十六日,晋康帝在式乾殿驾崩,时年二十三岁,谥号康皇帝。晋康帝死后,太子司马聃继位,是为晋穆帝。十月二十三日,晋穆帝将父亲晋康帝安葬于崇平陵(今江苏南京钟山)。主要成就
司马岳在位只有短短三年,没有大的政绩。但是他的书法造诣很深,代表作《陆女帖》,被收进宋代《淳化阁帖》,被评价为“纵横雄厚,有凌跨一切气象,晋帝垒壁为之一变。”。《淳化阁帖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,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“丛帖始祖”。历史评价
司马衍:“体则仁长,君人之风,允塞时望。”曹毗《歌康皇帝》:“康皇穆穆,仰嗣洪德。为而不宰,雅音四塞。闲邪以诚,镇物以默。威静区宇,道宣邦国。”房玄龄等《晋书》:“康后天资,居哀礼缛。坠典方兴,降龄奚促。”王澍《淳化秘阁法帖考正》:“年惜不永,盖有天焉。然居哀礼缛,盖亦能激扬颓波者矣。”金成器《历代帝王史略》:“帝初即位,诏经略中原。当日五姓阻兵,志吞江表,不畏其强,思所自立。虽不能一举荡平,亦足觇其意向,不意在位仅二年耳。”轶事典故
饮酒不惮
元旦佳节,晋康帝设宴招待大臣,在宫殿摆放造型精美的白兽樽。有直言进谏的大臣,晋康帝就赏赐他用白兽樽饮酒,以此表明不畏惧。避山川讳
晋康帝名字里面有个“岳”字,与五岳同一名讳。朝臣请求变更山川之名。太学上书,认为根据尚书台的文书解释,列举尊者的名讳没有旧的解释,这是五岳中的著名山峰。根据《释山篇》记载:山大而高的叫做嵩。现在取名讳时宜称为嵩,如果文辞体例的解释需要详细说明,关于嵩的议论还未确定,应当进一步精细详查礼仪文书后再上报。徐禅参考博士王质、胡讷、许翰的意见,认为根据《尔雅》并没有旧有的解释,不能因为它们高大而随意创立五岳的名称。诗经中说:“光明壮丽我周邦!登上巍巍高山上。”高山指的就是岱、衡、华、恒这些山。《周礼》称之为五岳,诗人称之为高山,字面上没有解释,但却有两个名称。现在如果要区分名称,应该称为“高”,取其意义作为解释,应该像以前一样称为“嵩”。山川避讳,从晋康帝时开始。人际关系
史料索引
《晋书·卷七·帝纪第七》《资治通鉴·晋纪第十九》后世纪念
《晋康帝哀策文》:“招拒降灵,笃生我皇。岐嶷妙哲,幼有圭璋。含贞发曜,兰风载芳。厥初肇建,宗国是胤。祇承师友,执心淑慎。徽猷恺悌,金质玉润。固天所启,应兹灵运。入继皇祚,龙腾凤迅。因假任物,惟精委顺。穆穆我皇,风流凝广。聪鉴遐照,思心内朗。应变无方,从善如响。矩仪可虑,法物可象。复帱群生,靡物不养。”文学形象
《烟雨东晋》作者朱长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