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味词典网】-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。
诗词搜索
  • 字典
  • 词典
  • 成语
  • 单词
  • 古诗
  • 古籍
当前位置:首页 >诗词 > 耿湋的诗>秋日

秋日

[唐代]:耿湋

反照入闾巷,忧来与谁语。

古道无人行,秋风动禾黍。

秋日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夕阳的斜照,射入了深深的闾巷,有谁和我说话,排解新来的忧伤。

古道荒凉,黄昏时很少看到行人,秋风掀动禾黍,我愁思绵绵无量。

注释

反照:即返照,夕阳的返光。闾(lǘ)巷:里巷,乡里。

忧来与谁语:一作“愁来谁共语”。

无:一作“少”。

禾黍(shǔ):禾与黍。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麦秀渐渐兮,禾黍油油。”

秋日创作背景

  曾经繁荣鼎盛的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,山河寥落,城乡破败。尤其是昔日繁华热闹的古城长安,更呈现出一番萧条凄凉的景象。诗人耿湋面对此情此景,感慨万千,无尽的悲哀涌上心头,因写下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蒙万夫 等.千家诗鉴赏辞典.西安: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2006:331-332

秋日鉴赏

  这是一首抒发感伤情绪的咏史怀古诗,描绘秋日傍晚的寂静凄凉景色,抒发了满怀忧愁而又无人“共语”的悲哀,语言凝练,耐人寻味。

  诗一开始从写静态的景入笔:一抹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还留有残砖破瓦的街巷上。这凄凉的秋暮景色,不禁使诗人触景伤情,忧从中来。此时诗人希望有人能来听他诉说心中的忧伤。若能如此,或许能消释一点压在诗人心头的忧伤。次句紧承首句,“忧来与谁语”,可是环顾四周,竟空无一人,没有谁能来听自己倾诉。这两句诗,景中有情,情随景生。诗人以朴素简练的语言,点染出自己面对断垣残壁的空城时的悲哀,而此时的空城又恰恰是秋天里“反照入闾巷”时分的空城,这就更浓重地渲染出了作者此时的悲凉心情。

  诗的后两句把人们的视线从近景引向远景:在冷清的古道上几乎看不到行人,只见古道旁杂草丛生的田野里,禾黍在秋风中瑟缩发抖。昔日喧闹的古道上,只有秋风吹禾黍发出的肃杀凄凉的声音,这声音使古道显得越发空旷寒寂,听了愈使人愁绪纷乱,心情悲伤。这里“秋风动禾黍”一句还暗合了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之意。《王风·黍离》诗序说:“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,过故宗庙宫室,尽为禾黍。闵宗周之颠覆,彷徨不忍去。”作者在这里贴切自然地借“黍离之悲”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惆怅之感。诗人在后两句诗中以极其洗练传神的笔墨轻轻地勾勒了几笔,虽无一字言“忧”,而“忧”意早已溢出言外,悠长不尽。

  这首诗结构简单,但画面十分生动,令人读后易生苍凉之感。

耿湋简介

耿湋 [唐] (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),字洪源,河东(今属山西)人,唐代诗人。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,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,大历十才子之一。登宝应元年进士第,官右拾遗。工诗,与钱起、卢纶、司空曙诸人齐名。湋诗不深琢削,而风格自胜。集三卷,今编诗二卷。 ...【耿湋详细资料

猜你喜欢

奉家兄里门来书二首 其一

清代金应澍

字字披肝意倍亲,开缄尚喜墨痕新。深规后辈谋偏远,勉绍先型志好伸。

千古功名犹易得,一家孝友最难真。渭阳忽忆平津馆,宅相还欣有替人。

和江景吴寅长经理屯田道中见寄

明代苏葵

强追霜押窘于徊,天放檐花著意催。自昔到公金掷地,如今惭我釜鸣雷。

驱驰莫管青山讶,凋瘵真烦赤手培。王道本来嫌掊尅,曾将阡陌咎谁开。

悼主公美母夫人

卷刚中

太博先生志行全,夫人内助实称贤。

寡居勤俭五千日,享福安荣九十年。

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诗六十篇

宋代梅尧臣

始於欧阳永叔席,乃识双井绝品茶。

次逢江东许子春,又出鹰爪与露芽。

题兰砌图为陈仲慈

明代李孙宸

雨露犹传奕叶光,谢庭楚泽竞芬芳。握来会起明光草,不向猗兰论国香。

幽州图

宋代刘攽

鄙夫平居常叹息,蓟门幽都皆绝域。安得猛士守北方,力排敌人复禹绩。

田生手携朔漠图,丹书万里之强胡。挂图高堂素壁上,壮或阴山来坐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