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昭业(473年—494年9月7日),字元尚,小字法身,丹阳郡建康县(今江苏省南京市)人,南朝齐第三任皇帝,齐武帝萧赜之孙,文惠太子萧长懋长子,母为文安皇后王宝明。建元四年(482年)受封南郡王,永明七年(489年)获赐班剑仪仗队二十人、鼓吹乐队一部。永明十一年(493年)父丧后被立为皇太孙,同年齐武帝驾崩后继位,次年改元隆昌。萧昭业少年时容貌俊美,善隶书,其父对其用度严加限制,曾感叹“作天王不如市边屠酤富儿”。即位后肆意挥霍,世祖积蓄数亿钱被耗尽,常与后宫嬉戏无度。朝政由尚书令萧鸾掌控,因密谋外放萧鸾未...[详细]
萧赜(440年—493年),小名龙儿,字宣远,祖籍南兰陵郡(今江苏省常州市)人,出生于建康(今江苏省南京市)。齐高帝萧道成长子,母为刘智容。南朝齐第二任皇帝(482年―493年在位)。刘宋末年政局动荡,萧赜以平叛之功,拜为司徒右长史、黄门郎。宋顺帝升明二年(478年),转散骑常侍、江州刺史。累迁尚书仆射、中军大将军,进爵为公。齐高帝建元元年(479年),萧道成即位,立萧赜为皇太子。建元四年(482年),萧道成病死,遂即位。次年,改元永明。他临死前不立富有政治经验的次子萧子良,却立长孙萧昭业为帝,以至埋下宗...[详细]
齐高帝萧道成(427年—482年4月11日),字绍伯,小字斗将,祖籍东海郡兰陵县(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),后定居晋陵郡武进县,为南兰陵郡(今丹阳经济开发区张巷行政村东城村)人,南朝齐开国皇帝(479年5月29日—482年4月11日在位)。萧道成初为宋雍州刺史(萧思话)左军中兵参军。明帝末,官至散骑常侍、太子左卫率。遗诏以右卫将军领卫尉,与尚书令袁粲、护军将军褚渊、中领军刘勔共掌机要。元徽二年(474年),桂阳王刘休范反叛,自请屯新亭以当其锋,事平有功,升迁中领军,进爵为公,与袁粲、褚渊、刘秉按日入值决事,...[详细]
刘准(467年8月8日—479年6月23日),字仲谋,小字智观,刘宋王朝末代皇帝,宋明帝刘彧第三子(一说为桂阳王刘休范之子)。泰始五年(467年)七月癸丑生;泰始七年(471年)封为安成王,又拜为抚军将军;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后任扬州刺史;元徽二年(474年)晋车骑将军、都督扬南豫二州军事;元徽四年(476年),又晋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元徽五年(477年)七月八日,在萧道成的拥立下即皇帝位。名义上是皇帝,但是权力都掌握在萧道成手中。升明三年(479年),被迫禅位于萧道成。南齐建元元年五月十八(479年6...[详细]
刘昱(463年3月1日—477年8月1日),字德融,小字慧震,宋明帝长子,南朝宋第八位皇帝。泰始二年(466年),被立为皇太子。泰豫元年(472年),即皇帝位。初期的朝政都由明帝刘彧生前心腹幸臣阮佃夫、王道隆和杨运长掌控,元徽二年(474年),萧道成平定刘休范之乱,后任命萧道成为宰相。刘昱为人凶狠残暴,致使朝政混乱。从此朝政被萧道成一步步掌控。元徽五年(477年),刘昱被杀,年仅十五岁,追废为苍梧王,史称宋后废帝。...[详细]
刘彧(439年—472年),字休炳,小字荣期,徐州彭城郡彭城县(今江苏省徐州市)人。南朝宋第七位皇帝,宋武帝刘裕的孙子,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,宋孝武帝刘骏异母弟,母为沈容姬。刘彧生母早逝,由路惠男抚养成人,初封淮阳王,后改封湘东王,历任秘书监、中护军、侍中兼卫尉、领军将军。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,出任南豫州刺史。景和元年(465年),杀死刘子业后即位。执政前期,平定刘子勋及方镇叛乱,耗损国力,导致北魏侵占山东和淮北地区;为防范孝武帝刘骏诸子等宗室夺位,刘彧肆意屠杀皇亲宗室、功臣名将,削弱统治阶层力量,导致王朝...[详细]
刘子业(449年—466年),小字法师,祖籍彭城郡彭城县(今江苏省徐州市)人。南北朝时期著名暴君,南朝宋第六位皇帝、宋孝武帝刘骏长子,母为文穆皇后王宪嫄。刘子业少好读书,粗有文采,通晓《孝经》。孝建元年(453年),宋孝武帝刘骏戡乱即位,册为皇太子。大明八年(464年),正式即位,年号“永光”,大赦天下,恢复宋文帝元嘉时期的制度。少年即位,根基不稳。面对强势的大臣、宗室和藩镇,内心不安。出于巩固帝位,刑杀大臣,囚禁诸王,狂悖无道,引发朝野动荡。景和元年(465年),刘子业遭到湘东王刘彧等人弑杀,时年十七岁...[详细]
刘骏(430年9月19日-464年7月12日),字休龙,小字道民,徐州彭城郡彭城县(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)人。南北朝时期政治家,刘宋第五位皇帝(453年5月20日-464年7月12日在位,一说为第四位皇帝),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,宋明帝刘彧异母兄,母为路惠男。刘骏自少机智聪颖,文武双全。初封武陵王,素不得宠,屡镇外州。先后统军平定雍州蛮族叛乱、参与元嘉北伐、征讨沿江群蛮,屡立功勋,颇得军民推戴。元嘉三十年(453年),太子刘劭弑父,刘骏起兵攻杀刘劭,夺得帝位。刘骏在位期间,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...[详细]
刘劭(424年—453年),字休远,宋文帝刘义隆嫡长子,母为皇后袁齐妫。南朝宋第四任皇帝(普遍不被承认)。刘劭六岁被立为皇太子。文帝为防止后世统治不稳,为其置东宫甲士万人。文帝晚年,欲废刘劭的太子位。元嘉三十年(453年),刘劭率兵入宫令张超之杀害宋文帝及徐湛之、江湛,自立为帝。遂激起武陵王刘骏、南谯王刘义宣等东下声讨。刘劭迎战失利,退守台城,后城陷被杀。刘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了夺取皇位而弑父的皇帝(之前为了王位弑父的是楚穆王),其弑逆之举引发千古骂名,史家不承认其为南朝宋的正统皇帝。谢庄称其“穷弑极逆...[详细]
刘义隆(407年—453年),小字车儿,祖籍徐州彭城郡(今江苏省徐州市)人,出生于京口(今江苏省镇江市)。南朝宋第三位皇帝、文学家,宋武帝刘裕第三子,母为文章太后胡道安。刘义隆博涉经史,善于隶书,深沉有谋略。永初元年(420年),刘裕册封刘义隆为宜都王。刘裕驾崩后,宋少帝刘义符即位,不亲政事,游逸无度。景平二年(424年),司空徐羡之、中书令傅亮、领军将军谢晦废黜刘义符,迎立刘义隆为帝,年号元嘉。元嘉三年(426年),刘义隆诛杀徐羡之、傅亮、谢晦,政由己出。元嘉六年(429年),刘义隆病重,任命彭城王刘义...[详细]
刘义符(406年—424年8月4日),小字车兵,祖籍彭城郡彭城县(今江苏省徐州市)。南朝宋第二位皇帝,宋武帝刘裕长子,母为张夫人。刘义符出生时刘裕已年逾四十,他的出生使刘裕非常高兴。义熙七年(411),年仅六岁的刘义符被封为豫章公世子,此后随着刘裕爵位晋升,刘义符也先后拜宋公世子、宋王世子、宋国太子,并迎娶晋恭帝之女海盐公主。刘义符起家为征虏将军,历任兖州刺史、豫州刺史,军号也加崇为中军将军。永初元年(420),刘裕受禅建立刘宋,刘义符被立为皇太子。永初三年(422),刘义符即皇帝位,次年改元“景平”。刘...[详细]
宋武帝刘裕(363年4月16日-422年6月26日),字德舆,小名寄奴。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(今属江苏省徐州市、另一说法系今属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),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。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改革家、军事家,南朝刘宋开国君主(420年7月10日-422年6月26日在位)。刘裕自幼家贫,后投身北府军为将。自晋安帝隆安三年(399年)起,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,消灭桓楚、西蜀及卢循、刘毅、司马休之等割据、反抗势力,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;对外消灭南燕、后秦等国,降服仇池,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