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巢氏,简称“有巢“或”巢”,号“大巢氏”,华夏族,位列五氏之首,被誉为华夏“第一人文始祖”。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,建立古巢国。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,有巢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,开创了巢居文明。有巢氏出生在安徽省巢湖流域,后迁徙至山西省石楼山一带。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出生在苍梧,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在河南商丘一带活动过,也有史学家认为有巢氏生活在山东、四川、内蒙古、云南、湖南等地。有巢氏在《史记·三皇本纪》《庄子·盗跖》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《先秦史》《太平御览》《康熙字典》《中国通史简编》《辞海》等古今众多史学、文学...[详细]
共工,又名共工氏、康回、孔壬,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。炎帝的后裔,祝融的儿子。在早期的文献中,共工是尧的臣子,之后演变为古帝王、部落首领,后再转变为神话中怒撞不周山、破坏天体秩序的天神。共工所处的时代,往前可追溯至高辛氏、颛顼、黄帝、炎帝等时期,往后则流传至舜、禹时期。郭璞注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引《归藏·启筮》写道,共工长着人脸蛇身,头发是红色。...[详细]
皋陶,姓偃,字庭坚,又名咎繇、咎陶,曲阜(今山东曲阜市)人,中国古代神话人物,尧舜禹时期的司法官员。皋陶在尧帝时期便受到任用,但具体职务不详细。舜即位后,因面临内忧外患,便任命皋陶为掌管刑狱的司法官。在任期间,他公正适用刑罚,明断是非。舜帝三年,他还奉命制定刑法。同时,皋陶辅佐舜帝,提出注重道德的治国方略。因敬佩禹的品德,皋陶借助刑罚使百姓效法禹的行为准则,以此弘扬禹的德行。待禹即位,皋陶被禹选定为继任者,未能即位,皋陶就先禹去世,其后裔获封于英(今湖北省英山县)、六(今安徽省六安市)两国。唐天宝二年(公...[详细]
仓颉,姓侯冈,名颉,俗称仓颉先师 ,又史皇氏,又曰苍王、仓圣。《说文解字》、《世本》、《淮南子》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,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,分类别异,加以搜集、整理和使用,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。据《河图玉版》、《禅通记》记载,仓颉曾经自立为帝,号仓帝,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。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。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。据史书记载,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,天生睿德,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、鸟兽的足迹,依照其形象创文字,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,开创文明之基,因而被尊奉为“文祖仓颉”。...[详细]
李宗仁(1891年8月13日—1969年1月30日),字德邻,广西临桂(今属桂林市)人。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、爱国将领,“新桂系”领袖。 北伐战争期间指挥所部参加汨罗江战役、贺胜桥之战,并于江西击败孙传芳,攻取安徽 指挥徐州会战、随枣会战、枣宜会战、豫南会战,于台儿庄会战大败日军...[详细]
蒋介石早年就读保定军官学校,后留学日本,加入同盟会。1924年,孙中山改组国民党,确定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三大政策,蒋介石表示拥护,取得孙中山信任,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。回国后,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,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。1926年,先后制造了“中山舰事件”“整理党务案”,排斥共产党人,乘机取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、组织部长、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。1927年,在上海发动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,公开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。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,蒋介石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、中央政治会议主席,对内实行独裁专政,对外...[详细]
曹锟(1862年12月12日—1938年5月17日),字仲珊,晚年自号乐寿老人。生于直隶天津大沽口(今天津塘沽)。中国近代军事、政治人物,中华民国直系军阀的首领,也是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(1923年10月10日—1924年11月2日)。曹锟自少以贩布为生,光绪八年(1882年)投身淮军,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,毕业后为毅军哨官。后投靠袁世凯,曾任北洋军第三师师长、直隶督军兼省长等,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。袁世凯死后,依违于段祺瑞、黎元洪及冯国璋之间。民国八年(1919年)被推为直系首领,组织八省反段联盟,在直皖...[详细]
徐世昌(1855年10月20日—1939年6月6日),字卜五,号菊人,又号弢斋、东海、涛斋,晚号水竹村(邨)人、石门山人、东海居士。其曾祖父、祖父在河南为官居,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(今卫辉市)府城曹营街寓所。徐世昌早年中举人,后中进士。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,并为盟友,互为同道;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曾任军机大臣。徐世昌颇得袁世凯的器重,在袁世凯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。民国五年(1916年)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,起用他为国务卿。民国七年(1918年)10月,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。他下令对...[详细]
冯国璋(1859年1月7日—1919年12月28日),字华符,一作华甫,幼名四儿,堂号大树堂,直隶河间西诗经村人,直系军阀的首领,与王士珍、段祺瑞并称为“北洋三杰”。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,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军令司副使,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。其为人亦首亦尾,但聪明好学、勤奋刻苦。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。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,镇压“二次革命”。又出任江苏都督,坐镇东南。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,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...[详细]
黎元洪(1864年10月19日—1928年6月3日),原名秉经,字宋卿,是湖北黄陂(今湖北省大悟县彭店乡黎家河)人,故称“黎黄陂”,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。 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、第二任大总统。世居湖北黄陂西乡、县城、东乡与北乡。光绪九年(1883年)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,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。宣统三年(1911年),武昌起义后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。民国元年(1912年)元月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,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。民国二年(1913年)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。同年10...[详细]
袁世凯(1859年9月16日—1916年6月6日),汉族,河南项城人,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、军事人物,北洋军阀领袖。字慰亭(又作慰廷),号容庵、洗心亭主人,人称“袁项城”。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半岛,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。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。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爱新觉罗·溥仪退位,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。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,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,1914年颁布《中华民国约法》,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,改国号为中华帝国,建元洪宪,史称“洪宪帝制”,原定于1916年1月1日举行登...[详细]
孙中山-民族英雄、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展开17个同名词条孙中山(1866年11月12日-1925年3月12日),名文,字载之,号日新,又号逸仙,又名帝象,化名中山樵,伟大的民族英雄、伟大的爱国主义者、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,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,三民主义的倡导者,创立了《五权宪法》。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,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”。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(今中山市)翠亨村。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,并成为西医医师。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,决定抛弃“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