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味词典网】-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。
历史热读
  • 搜索字典
  • 搜索词典
  • 搜索成语
  • 搜索单词
  • 搜索古诗
  • 搜索古籍
  • 搜索历史
当前位置:首页 >历史 > 人物

人物

朱高炽

朱高炽朝代:明朝时期

明仁宗朱高炽(1378年8月16日—1425年5月29日),明朝第四位皇帝,年号“洪熙”。明成祖朱棣长子,母为开国元勋徐达之女仁孝文皇后。洪武十一年(1378年),生于中都凤阳府。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立为燕王世子。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期间,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城。朱高炽善抚士卒,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,城赖以全。永乐二年(1404年),立为皇太子。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蒙古,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,朝无废事(朱高炽监国)。其弟朱高煦、朱高燧有宠于朱棣,串通宦侍,阴谋夺嗣。后因侍郎胡濙密疏,成...[详细]

朱棣

朱棣朝代:明朝时期

明成祖朱棣(1360年5月2日—1424年8月12日),明朝第三位皇帝(1402年—1424年在位)。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。年号“永乐”。洪武三年(1370年),朱棣被册封为燕王。洪武十三年(1380年)就藩北平,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,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,声望日隆。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,朱元璋死,明惠宗朱允炆继帝位,与朝臣密谋,欲铲除诸王,危及朱棣燕王位。遂于北平起兵,自诩“靖难”之师,起兵攻打朱允炆,朱允炆逃而不知所踪。建文四年(1402年)攻破南京,即皇帝位。政治上,继续实行削藩政策,加强...[详细]

朱允炆

朱允炆朝代:明朝时期

明惠宗朱允炆(1377年12月5日—?),史称建文皇帝 [18],明朝第二位皇帝(1398年—1402年在位)。明太祖朱元璋之孙,懿文太子朱标次子 [54]。 [1] 朱允炆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九月,被立为皇太孙。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,即皇帝位,以次年为建文元年 。即位之初,一改洪武之苛政,亲贤好学,于典章制度锐意复古。大赦天下,重农桑,兴学校,考察官吏,更定内外大小官制。旌表节孝,赈济灾民 。建文元年(1399年),用齐泰、黄子澄之计削藩,以加强中央集权。实施削藩后,导致湘王自焚,齐王、...[详细]

朱元璋

朱元璋朝代:明朝时期

明太祖朱元璋(1328年10月21日—1398年6月24日),字国瑞,原名朱重八、朱兴宗。濠州(今安徽凤阳)钟离人。明朝开国皇帝(1368年—1398年在位),年号“洪武”。朱元璋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,反抗元朝。至正十六年(1356年)率军克集庆,改名应天府。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,与友谅决战于鄱阳湖,友谅战死。同年灭汉,自立为吴王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,遣部将杀害小明王。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,灭张士诚。洪武元年(1368年)正月,即皇帝位于应天府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。随后出师克...[详细]

坤帖木儿

坤帖木儿朝代:元朝时期

坤帖木儿(坤帖木儿)一般指孛儿只斤·坤帖木儿孛儿只斤·坤帖木儿(1377年—1402年),北元时期蒙古大汗(1399年—1402年在位),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后裔。1399年,额勒伯克汗被瓦剌大领主乌格齐哈什哈所杀,遂于同年即汗位。因明、蒙双方君位更迭,忙于内政,关系趋于缓和,互遣使致书通好。1402年,绰罗斯贵族首领马哈木势力强盛起来,马哈木兴兵消灭乌格齐哈什哈,因坤帖木儿是乌格齐哈什哈所立,也一同被害,终年26岁,在位3年。汉籍记载他被非元裔的“鬼力赤”弑杀篡位。...[详细]

额勒伯克

额勒伯克朝代:元朝时期

额勒伯克(额勒伯克)一般指孛儿只斤·额勒伯克孛儿只斤·额勒伯克(1361年—1399年), 北元时期蒙古大汗(1394年—1399年在位),汗号“尼古哷苏克齐汗”,意为“慈悲”,乌萨哈尔汗脱古思帖木儿次子。1394年,恩克在内乱中被杀,瓦剌与东蒙古正统派达成妥协,拥立脱古思帖木儿次子额勒伯克为大汗,号“尼古哷苏克齐汗”,昏愦不仁,重用瓦剌出身的佞臣浩海达裕(浩海太尉)。1399年,受浩海达裕怂恿,杀弟哈尔古楚克都古楞特穆尔鸿台吉,夺取已怀孕的弟媳鄂勒哲依图鸿郭斡妣吉。不久,中妣吉之离间计,误杀浩海达裕。事...[详细]

也速迭儿

也速迭儿朝代:元朝时期

也速迭儿(也速迭儿)一般指孛儿只斤·也速迭儿孛儿只斤·也速迭儿(1358年—1391年),北元时期蒙古大汗(1388年—1391年在位),蒙古尊号“卓里克图汗”,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后裔。阿里不哥在与忽必烈争夺汗位失败后,其后裔一直活动于西蒙古瓦剌地区。1358年,也速迭儿出生在西蒙古瓦剌地区,对于祖上当年的失败,他一直耿耿于怀。当也速迭儿进入青年时期,看到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被明朝朱元璋所推翻,后来北元大汗在与明军的连年征战中,早已丧失了当年蒙古铁骑的勇猛。也速迭儿意识到为祖上复仇、复辟汗位的机会也许来了。1...[详细]

恩克卓里克图

恩克卓里克图朝代:元朝时期

也速迭儿(也速迭儿)一般指孛儿只斤·也速迭儿孛儿只斤·也速迭儿(1358年—1391年),北元时期蒙古大汗(1388年—1391年在位),蒙古尊号“卓里克图汗”,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后裔。阿里不哥在与忽必烈争夺汗位失败后,其后裔一直活动于西蒙古瓦剌地区。1358年,也速迭儿出生在西蒙古瓦剌地区,对于祖上当年的失败,他一直耿耿于怀。当也速迭儿进入青年时期,看到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被明朝朱元璋所推翻,后来北元大汗在与明军的连年征战中,早已丧失了当年蒙古铁骑的勇猛。也速迭儿意识到为祖上复仇、复辟汗位的机会也许来了。1...[详细]

脱古思帖木儿

脱古思帖木儿朝代:元朝时期

脱古思帖木儿(脱古思帖木儿)一般指孛儿只斤·脱古思帖木儿孛儿只斤·脱古思帖木儿(1342年—1388年,生年另有1350年之说),清译“特古斯特穆尔”,意为“双重铁”,北元第三位大汗(1378年—1388年在位),蒙古汗号乌萨哈尔汗,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次子,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之弟(一说为昭宗子)。因年号为天元,所以被称为天元帝。宣光八年(1378年)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逝世,脱古思帖木儿继位,次年脱古思帖木儿改年号为天元。即位后的脱古思帖木儿难以应对明朝军队的进攻,明朝军队先后终结北元在云南(今云南等地)和辽...[详细]

爱猷识理答腊

爱猷识理答腊朝代:元朝时期

爱猷识理答腊(爱猷识理答腊)一般指孛儿只斤·爱猷识理答腊元昭宗孛儿只斤·爱猷识理答腊(梵语“寿吉度”之意,1339年—1378年),北元第二位可汗(1370年—1378年在位),元惠宗妥懽帖睦尔长子,母为奇皇后。早年接受儒学教育,至正十三年(1353年)被册封为皇太子。当时惠宗荒淫纵欲,太子联合扩廓帖木儿欲夺帝位,惠宗则以孛罗帖木儿为支柱。到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,惠宗与太子两方爆发内战,太子联合扩廓帖木儿驱除孛罗帖木儿一派,获得胜利,与惠宗也实现和解。后来他又攻打扩廓帖木儿,导致元朝内乱不断。至正二...[详细]

妥懽帖睦尔

妥懽帖睦尔朝代:元朝时期

妥懽帖睦尔(妥懽帖睦尔)一般指孛儿只斤·妥懽帖睦尔元顺帝孛儿只斤·妥懽帖睦尔(Toghon Temür,蒙古语意为“铁锅”,1320年5月25日—1370年5月23日),元朝第十一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,也是元朝作为中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。元明宗和世㻋长子,元宁宗懿璘质班长兄。生母是迈来迪。延祐七年(1320年)四月十七日,妥懽帖睦尔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,天历二年(1329年)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,不久元明宗暴死,元文宗继位,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(今桂林)。元文宗、元宁宗相继驾崩...[详细]

懿璘质班

懿璘质班朝代:元朝时期

懿璘质班(懿璘质班)一般指孛儿只斤·懿璘质班元宁宗孛儿只斤·懿璘质班(Erincinbal,蒙古化藏语,其意一说宝祥、宝威,1326年5月1日—1332年12月14日),元朝第十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,元明宗次子,母八不沙皇后乃蛮真氏。天历年间被封为鄜王。至顺三年(1332年)文宗死,奉遗命即帝位,时年7岁,在位43天,病死。谥号冲圣嗣孝皇帝,庙号宁宗。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