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世琜(和世琜)一般指孛儿只斤·和世㻋元明宗孛儿只斤·和世㻋(Kusala,梵语意为“善”,1300年12月22日—1329年8月30日),又作火失剌、禾失剌、忽失剌,清译和实拉。元朝第九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十三位大汗(1329年正月至八月在位),元武宗长子,母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。元仁宗继位后,按照他与武宗的叔侄相传之约,理应立和世㻋为储,然而仁宗于延祐三年(1316年)封他为周王,出镇云南。十一月,和世㻋行至延安,与其父旧臣起兵,失败后西奔察合台汗国。致和元年(1328年),泰定帝死,弟图帖睦尔在其父旧...[详细]
图帖睦尔(图帖睦尔)一般指孛儿只斤·图帖睦尔元文宗孛儿只斤·图帖睦尔(意为纛铁,1304年2月16日—1332年9月2日),元朝第八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十二位大汗(1328—1332年在位)。元武宗次子,母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。元英宗时出居海南,泰定帝时召还,封怀王。居建康,后迁江陵。致和元年(1328)七月,泰定帝病死于上都,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,谋立武宗子为帝。遣使至江陵迎接入都,道过河南,行省平章伯颜发兵护送北上,八月抵大都。九月,在燕铁木儿拥戴下即位,改元天历。同月梁王王禅、丞相倒剌沙等拥...[详细]
阿速吉八(阿速吉八)一般指孛儿只斤·阿速吉八天顺帝孛儿只斤·阿速吉八(一作阿里吉八,Ragibagh/Arigabag,1320年—1328年),元朝第七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十一位大汗(1328年9月—1328年10月在位),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。泰定元年(1324年)三月获册封为皇太子,致和元年(1328年)泰定皇帝病死,在上都(今内蒙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)即帝位。同时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在大都(今北京)发动政变称帝,随即兵入上都,杀阿速吉八。因无谥号和庙号,故称“幼主”。...[详细]
也孙铁木儿(也孙铁木儿)一般指孛儿只斤·也孙铁木儿元泰定帝孛儿只斤·也孙铁木儿(Yisun-Temür,蒙古语意为“九铁”,1293年—1328年),元朝第六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。 元世祖太子真金之嫡孙,晋王甘麻剌长子,母亲是晋王妃普颜怯里迷失。大德六年(1302年),袭封晋王,镇守漠北。元英宗被弑后,被诸王推按梯不花,也先铁木儿迎立为帝。即位后大赦天下。以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为中书右承相,以内史倒剌沙为平章政事,铁先为知枢密院事。至治三年(1323年),十月初六,遣使至大都,以即位告天地、宗庙、社...[详细]
硕德八剌(硕德八剌)一般指孛儿只斤·硕德八剌元英宗孛儿只斤·硕德八剌(1303年2月22日—1323年9月4日),元朝第五位皇帝(1320年—1323年在位),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,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嫡子,母亲是庄懿慈圣皇后阿纳失失里。大德七年(1303年),硕德八剌生于怀庆(今河南沁阳),自幼受儒家教育,通晓汉文化。延祐三年(1316年),硕德八剌被立为皇太子。延祐七年(1320 年)正月,元仁宗去世,硕德八剌在太皇太后答己及权臣铁木迭儿等人的扶持下,登基称帝,蒙古汗号格坚汗,是为元英宗,次年改元“至...[详细]
爱育黎拔力八达(爱育黎拔力八达)一般指孛儿只斤·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仁宗孛儿只斤·爱育黎拔力八达(1285年4月9日—1320年3月1日),元朝第四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八位大汗,元裕宗真金之孙、元顺宗答剌麻八剌第三子(嫡次子)、元武宗海山同母弟。蒙古汗号“普颜笃汗“,年号皇庆和延祐。爱育黎拔力八达早年师从李孟,接受儒家思想影响。1305,奉元成宗诏出居怀州。大德十一年(1307年),奔成宗丧,回到大都,与丞相哈剌哈孙合谋,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(元武宗)为帝。武宗封他为皇太子,相约兄终弟及,叔侄相传。即位后罢尚...[详细]
元武宗孛儿只斤·海山(1281年—1311年),元朝第三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七位大汗(1307年—1311年在位)。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,元裕宗真金之孙、元顺宗答剌麻八剌长子,元成宗铁穆耳之侄,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,弟弟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。 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,1299年受命出镇漠北,平息海都之乱。1304年被封为怀宁王。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,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,除掉了成宗皇后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,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,取得皇位继承权,并登基于上都。作为报酬...[详细]
蒙哥(蒙古帝国大汗)一般指孛儿只斤·蒙哥元宪宗孛儿只斤·蒙哥(蒙古语:ᠮᠥᠩᠬᠡ ᠬᠠᠭᠠᠨ、意为“长生”;1209年1月10日—1259年8月11日),又称莽赉扣,大蒙古国第四位大汗(1251年7月1日—1259年8月11日在位),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、元睿宗拖雷长子,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。母亲是唆鲁禾帖尼。蒙哥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西征,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,进攻古罗斯等地。即位后主要致力攻灭南宋、大理等国,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。1259年,在进攻四川地区潼川府路合州的钓鱼城时(今重庆合川钓鱼城)去...[详细]
铁穆耳(铁穆耳)一般指孛儿只斤·铁穆耳元成宗孛儿只斤·铁穆耳(1265年10月—1307年2月),元世祖忽必烈之孙,太子真金第三子,其母为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。元朝第二位皇帝,蒙古帝国第六位大汗。至元三十年(公元1293年),铁穆耳被授予太子印。次年,铁穆耳在母亲阔阔真和顾命大臣伯颜、完泽等人的扶持下登基。即位后,铁穆耳大体遵循忽必烈遗制,善于守成,被称为“守成之君”。铁穆耳在位期间,施行轻徭薄赋政策,停止大兴土木,限制诸王势力,重修律令。任用汉臣,推广儒学。缓和外交关系,与安南(今越南)、缅甸、日本等国...[详细]
阿里不哥(阿里不哥)一般指孛儿只斤·阿里不哥孛儿只斤·阿里不哥(蒙古文Аригбөх,拉丁文Ariq Böke,1219年―1266年),又译“阿里布哥”,蒙古贵族。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,元睿宗拖雷第七子,元宪宗蒙哥、元世祖忽必烈之弟。元宪宗蒙哥伐宋时,阿里不哥留守和林(今蒙古国哈尔和林),蒙哥死后,阿里不哥被蒙古贵族经由忽里勒台制度的推举而继位,忽必烈同时在开平(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)继位。此后两人之间展开四年之久的战争,阿里不哥战败后归降忽必烈。至元三年(1266年),卒于大都(今北京市...[详细]
孛儿只斤·忽必烈(1215年—1294年),蒙古族,政治家、军事家。监国托雷第四子,元宪宗蒙哥弟。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。蒙古尊号“薛禅汗”。 青年时代,便“思大有为于天下”。1251年,长兄蒙哥继大汗位,忽必烈受封为王。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。1260年长兄去世,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,建元中统,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。1271年,改“大蒙古”国号为元,1272年迁都元大都(今北京)。随后即举兵南下,直至1279年灭南宋。1294年正月,在大都病逝,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,庙号...[详细]
海迷失(海迷失)一般指斡兀立·海迷失斡兀立·海迷失(?—1252年)是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贵由的遗孀,1248年贵由汗去世后成为摄政女主,其族属存在斡亦剌惕部与蔑儿乞部的学术争议。摄政期间因治国不力导致政令混乱,形成"一国三主"局面,各地灾荒加剧民生困苦。为延续窝阔台系统治,她联合察合台系宗王推举失烈门或亲子忽察继位。1250年拔都联合唆鲁禾帖尼通过两次库里勒台强行推举蒙哥为大汗,窝阔台系虽组织反抗仍被武力镇压。1252年蒙哥上位后,海迷失因"行巫咒"罪名遭剥衣审讯...[详细]